2024年11月17日北京,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与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及《中国癌因性厌食诊疗现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在第十一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期间隆重召开。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杰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丛明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勤教授等多位国内肿瘤学权威专家作为共识发起专家以及执笔专家出席了本次媒体发布会,共同探讨癌因性厌食的规范化诊疗路径。
癌因性厌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王杰军教授首先分享了《中国癌因性厌食诊疗现状白皮书》的调研结果。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肿瘤医生认同厌因性食(Cancer-related Anorexia, CA)是肿瘤患者的高发症状,不仅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削弱了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和依从性,最终影响总生存。然而随着抗肿瘤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癌因性厌食作为肿瘤患者高发的并发症,并未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对于CA的发病机制缺乏充分的理解,同时疾病的筛查与诊断流程标准暂未形成,以及疾病的干预时机与治疗方式也尚未形成广泛共识。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王杰军教授表示,此次汇聚了全国200多位顶尖专家的建议及指导编写了首部《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在具备科学性的同时更符合中国癌因性厌食的诊疗现状。此次《共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在癌因性厌食诊疗领域的空白,也满足临床医生对规范诊疗的迫切需求。
积极筛查、早期干预、规范治疗
潘宏铭教授就对于《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的编写框架和亮点内容进行了分享。潘宏铭教授表示《共识》制定方法学严格参照了CSCO指南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编写过程中汇聚了全国内科、外科放疗科等多学科领域共200余位专家 ,通过十余轮会议的研讨与修订,尤其征求了区域内广大一线临床医生的意见,最终达成的临床诊疗指导。潘教授强调《共识》将成为临床医生诊疗癌因性厌食的重要参考,更好地规范癌因性厌食诊疗,积极筛查、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共识中详细阐述了癌因性厌食的发病机制、筛查和诊断方法、综合管理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罗素霞教授强调《共识》制定对规范癌因性厌食诊疗、提升医护与患者认知至关重要,旨在通过共识的推广,癌因性厌食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罗素霞教授还呼吁医护人员共同传播科学的诊疗理念,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希望首部《共识》的发布和推广,能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癌因性厌食的诊疗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统一的诊疗指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一致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增强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丛明华教授指出癌因性厌食是病理生理因素、治疗因素和心理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对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缺乏充分的理解;筛查与诊断流程标准尚未形成;治疗时机滞后及药物可及性差等问题和挑战。同时,他也提到各大企业正在致力于开发癌因性厌食药物,显示出该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甲地孕酮作为治疗癌因性厌食的经典治疗药物,在治疗方面仍占据重要位置,全新一代采用纳米晶体技术升级的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同时,患者无需再依赖高脂饮食来促进吸收,成为新的治疗选择。他强调,需要加强科研合作,推动癌因性厌食的筛查、诊断与治疗,并呼吁开展多中心研究,实现科学假设到临床解决方案的转化,真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潘勤教授从患者管理角度探讨了癌因性厌食的综合管理策略,指出除药物干预外,还需结合中医整体观思路调整患者体内环境,包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重视康复锻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并呼吁专家积极推广科普,将健康理念传递给更多人。此外,发布会上还展示了癌因性厌食数智化评估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厌食症状的快速筛查、量化评估及长期管理,有助于提升诊疗效率和患者管理质量。
针对当前诊疗实践中的困境与挑战,中国专家共识无疑将为优化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宝贵的支持与指导,有望为改善肿瘤综合治疗开辟新路径。未来,期待我国能在癌因性厌食管理领域取得更为显著的突破性进展,进而将这一系列的积极成果广泛惠及于广大的癌症患者群体,从而有效改善的生存状况及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